社会评价报告编写格式(仅供参考)
1、前言
阐述项目概况、项目社会评价的任务与目标、社会评价依据、工作范围与主要内容,对社会调查过程与调查方法、拟采用的社会评价方法、社会评价的工作步骤以及社会评价机构等进行说明。
2、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与项目背景
阐述项目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,包括经济、人口、资源、基础设施、机构组织等。对特殊群体包括妇女儿童、流动人口、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等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。项目背景应阐述项目组成、项目受益区、影响区等,阐述城市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对项目的作用和影响。
3、社会影响分析
分析项目产生的经济层面影响和社会层面影响。经济层面影响包括项目对区域经济、产业发展、居民收人与分配、居民就业、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、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等的影响;社会层面影响包括项目对社会环境与条件、文化遗产、宗教设施等的影响。分析内容从国家、地区、社区三个层面展开,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。
4、利益相关者分析
识别主要的利益相关者,分析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诉求,对各利益相关者所受项目影响及对项目的影响力进行分析评价。通常还应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,对贫困人群、妇女群体、少数民族群体和非自愿*群体等特定利益相关者进行重点专题分析评价。
5、社会互适性分析
在社会影响分析和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上,分析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,包括不同利益相关者与项目的相互适应性,项目与当地组织、社会结构的相互适用性,以及项目与当地技术、文化条件等的相互适用性。
6、社会风险分析
根据项目所处阶段,识别项目的社会风险因素。在对主要社会风险分析的基础上,提出社会风险规避的措施与方案。
7、社会可持续性分析
分析项目社会效果的可持续性,是否可持续及可持续程度,分析项目的受益者和受损者对项目可持续性产生的影响。
8、政府公共职能评价
对于市政供水、排水、供热、燃气、生活垃圾处理、城市轨道交通、城市道路与桥梁、城市园林绿化等市政类项目而言,政府是责任主体,在市政项目建设上具有双重地位和作用,因此还需要对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及政府公共投资职能进行评价。
9、社会管理计划及其实施
在前述社会分析的基础上,制定社会管理措施方案,提出利益增加措施、减缓项目负面社会影响的措施、利益相关者参与计划与社会管理措施本身实施的计划。
10、社会管理计划实施的监测评估
社会评价重视对项目的实施效果及社会风险规避措施的监测评价。项目业主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,建立内部监测评价的框架机制。对于存在社会风险的可能性较大的项目,还应委托外部机构和专家建立相应的外部监测评价制度。在项目前期论证的社会评价报告中,应对监测评价方案提出明确要求,包括监测机构、监测步骤、监测内容、监测指标和监测报告机制等。
11、主要结论及建议
社会评价报告应给出项目社会可行性的基本建议,并提出项目优化的合理化建议。
12、附件、附图及参考文献
社会评价报告应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,在报告正文之后提供有关的附件、附图及参考文献等。附件可能包括项目建议书、可行性研究报告、项目申请报告等项目前期论证报告及其审批、核准的文件,社会评价调查大纲、访谈记录等。可以根据项目情况,提供有关地图、反映当地社会经济特征的图表等资料。参考文献应给出作者、文献名称、出版单位、版次、出版日期等相关信息。